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去世,享年93岁

时间 • 2025-08-11 11:59:08
中国
学院
美术
他们
艺术

7月8日14时30分,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艺术家肖峰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1932年,肖峰出生于江苏邗江,早年在新四军从事反法西斯文艺工作。1950年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54年入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师从梅里尼柯夫等名家学习油画,1960年毕业回国,除1973年至1982年间曾调上海画院从事专职油画创作外,长期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浙江文联副主席等职。

肖峰擅长油画,其画造型坚实,运笔豪放与工细相间,色彩和谐高雅,尤以善用银灰调子见长。所作历史画,多取材于早年亲身经历,富于真情实感,亦喜作人物、风景。主要作品有《辞江南》《战斗在罗霄山上》《拂晓》等,出版有《肖峰·宋韧油画集》《谈艺论美》等。199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勋章。

就在今年3月1日,肖峰的妻子、著名艺术家宋韧逝世,生命同样定格在了93岁。

这对艺术伉俪的故事,一直是艺术界的一段佳话。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曾说,“肖峰和宋韧艺术生涯的这本书读来并不轻松,颇具感人之处。这感人之处正在于它彰显时代的特性,呈现了一代人真实和真诚的力量。他们受着命运的磨砺,却从不抱怨;他们生活经历跌宕起伏,却又总带着青春的天真和热忱;他们追赶失去的时光,又总是那样达观而从容;他们有过辉煌和成就,却不自居,不固守,充满常新自强的激情。”

今年4月9日,在大慈山脚下,虎玉路1号,肖峰艺术馆正式开馆。93岁高龄的肖峰还专门来到现场,向这座冠以自己姓名的艺术馆,捐赠了自己与妻子宋韧二人80年艺术生涯中创作的503件代表性作品。

肖峰和宋韧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成长于革命和战争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肖峰是著名抗战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的小战士。宋韧也从小在抗日革命根据地长大,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的宣传工作。肖峰青少年投身革命,以文艺为武器,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历经艰险;在经历漫长的战斗岁月后,来到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之后又被选派至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此间创作了一批蕴含悠长诗意,乐观而不失深沉的代表性作品,后与宋韧结缘,相依相伴,历经风雨,共度磨难,共同创作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他们将革命与艺术的内涵推向了更为饱满而典型的境界,深刻彰显了革命志向与艺术理想相互融合的人生意义。

他们在“硝烟下的学校”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观念,更是肖峰一直践行的信仰——“艺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生活和传统是艺术成长的土壤和空气”。早年的战斗和学习经历造就了他们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中国革命战争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是他们少年时代革命足迹的形象记载,也是他们艺术激情的由衷展现。正如肖峰自白:“我深信艺术不仅是个体的表达,更是国家民族共振的桥梁。我的作品从未脱离过时代的轨迹,他们既是个人感情的寄托,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回应。”

肖峰的艺术生涯,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史紧密交织。

2024年10月24日,肖峰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提到:“肖峰先生是一位以中国式审美融合西画技法来表现历史和时代的油画家。其代表作如《辞江南》《战斗在罗霄山上》《芦苇丛中任我行》等,追求油画民族化,作品色彩灵动,情感真挚,充满深邃的历史与人文思考。他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领导,为推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3年,出任院长时的肖峰

肖峰在艺术的道路上,不仅是一位追求高远理想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的教育家。他曾带领中国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发展,为中国艺术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肖峰以特有的思想活力和改革锐意,带领美院打开20世纪90年代的新气象;他将艺术教育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推动了学院的革新,为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肖峰院长跨时代、创新性的战略思考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入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中。1983年至1996年,在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13年期间,肖峰以开拓者的胆识以及出色的组织与领导才能,始终把学校的改革发展、开拓创新放在工作的首位。他继承了从林风眠到潘天寿的办学思想,强调教学要严谨创作不妨多元化,他的宽容与民主为20世纪90年代美院自由的创造思想和开放的学术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他促成美院国字号校名的更换,在教学、人才引进、艺术创作、国际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领导学校展开突破性的拓展。

斯人已逝,愿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