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系列⑥丨建议“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入法?争议就是意义
法律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一条代表建议冲上热搜第一,成为讨论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代表建议,将“一次吸毒,终身禁演”写进法律法规当中,整治明星涉毒乱象,促使娱乐圈形成不敢涉毒的良好风气。
在娱乐圈,明星艺人吸毒现象并不少见,大大小小的明星深陷吸毒泥沼,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演艺事业,而且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正因如此,朱列玉代表“一次吸毒,终身禁演”的建议一出,不少网友表示大力支持。
其实,对于那些涉毒艺人究竟该如何处理,是该零容忍彻底封杀,还是允许复出“留个机会”,这种争论由来已久。就现实而言,一直以来对涉毒艺人的处理主要限于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也就是说,尽管明星艺人是公众人物,但一旦吸毒,就得和普通人一样接受《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的制裁。这种考量的背后,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不分行业身份,众人皆平等。
那如果将明星艺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单独拟制“一次吸毒,终身禁演”的法律法规,究竟是否可行?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考察这是否符合立法精神,以“写入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是否有效?如果“一次吸毒,终身禁演”逻辑成立,那明星艺人其他劣迹行为,诸如嫖娼、代孕等行为是否也可采取类似立法措施?很显然,法律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解决社会问题和争端的方式,尽管各有侧重,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机统一。追星热潮之下,明星艺人享有更多的曝光率以及话语权,但在法律面前,其身份本质仍是公民。而在道德层面,作为公众人物,明星艺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而非黑料不断,成为负面典型。
明星涉毒的危害不言而喻,社会负面影响也有目共睹。但现有法律框架下,个人吸毒只是违法行为,非法持有毒品、倒卖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才可能上升为犯罪行为,接受刑法的规制。而《禁毒法》则明确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这种考量实际上是对于吸毒行为的统一规定,说到底还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希望戒毒人员也能尽快回归社会。
事实上,明星涉毒问题是娱乐圈丑闻,也是社会问题。禁止明星艺人吸毒,即使不写入法律,他们也会因此遭受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和道德“审判”,管理部门的限制以及行业抵制。客观上,这些抵制措施也起到了“终身禁演”的效果。
“一次吸毒,终身禁演”,表面上看的确可以加大明星吸毒成本,但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但作为一个公共议题,拿出来讨论,也很有价值。最起码可以让心怀侥幸的明星艺人们感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这也算是一种特别警示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徐刚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