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队“给羊做核酸”?多人被处分!莫让“顺手牵羊”伤了群众心
近日
网上流传河北省河间市
卧佛堂镇常村巡逻队
带走群众一只羊
声称去做核酸的视频
引发网民关注
3月19日河间市联合调查组通报
初步认定这起事件
是以防疫为名“顺手牵羊”
9名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顺手牵羊”
牵出哪些“作风病”?
基层治理如何“亡羊补牢”?
以防疫之名“顺手牵羊”
9人落网
据河北省河间市外宣办官方微博消息,经查,3月14日,河北省任丘市陈某某在本村与河间市卧佛堂镇交界处放羊时,被卧佛堂镇常村常海兵等9人组成的巡逻队发现并发生纠纷,巡逻队以“给羊做核酸”为名将一只羊带走。事后,陈某某向公安机关报警。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立案侦查,9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通报还提到,涉案人员驾驶仿冒警车,冒充派出所巡逻人员,侵害群众利益,性质极其恶劣;乡镇党委和公安机关对此事负有管理责任。目前,多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
“顺手牵羊”背后有大问题
给羊做核酸?乍一听,不禁感到荒诞离奇,然而真相大白,足以让关注此事的人大跌眼镜。该事件所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更应引起重视。
首先,个别基层干部法纪和责任意识堪忧。此次事件的恶劣之处,不仅在于“顺手牵羊”行为本身,还在于行为主体的准公职人员身份,俨然一个无法无天的“村霸”。冒充派出所巡逻人员招摇撞骗,“借用”正大名义,中饱私“肚”,既损害群众利益,又抹黑基层组织形象,此风不可涨。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而且严重侵蚀基层政权、危害农村和谐稳定。
其次,基层治理存在短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了要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据悉,有的地方在落实中央文件上“搞变通”,把辅警变成了“警务助理”,村委干部甚至是网格员披上警服匆匆变身,队伍管理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假巡逻队有用武之地,恰能反映出真正巡逻队作用发挥的缺失。
再者,目前疫情情况严峻,加强防控措施是各地都要面临的课题,任何细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然而,疫情防控绝对不是“顺手牵羊”的理由!以疫情防控为名给羊做核酸,闻所未闻,这样的事情在当地是否普遍?如果说,这样的干部,这样的行为,并非个别人私下偶然的胡作非为,而是长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那就得给当地的基层治理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疫情防控既要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又要当心少数人打着防疫的旗号坑蒙拐骗、浑水摸鱼,进而影响战“疫”的士气。
最后,权威信息要即时跟进。据报道,该事件发生后,网上流出一份疑似事发地河北省河间市卧佛堂镇发布的“情况说明”,这份文件未盖章,也没有落款,其真假未知。而对于网络上流传的“警车是村支书改装的”“羊被巡逻队吃了”等传言和疑问,当地也不妨给出更详细说明。在信息快速翻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未能对公众关切的问题做出及时回应,无疑为各类谣言的滋生提供了空间。我们期待当地能进一步调查,并给出更详尽的回应。
莫让“顺手牵羊”牵走群众信任
事件发生后,河间市相关部门对这起“巡逻人员带羊做核酸”事件的处理还算及时,值得肯定。但村支书一行人为何要冒充警察,究竟是以虚假身份招摇撞骗还是自恃权力为所欲为?通报语焉不详,需要当地对“顺手牵羊”事件作出进一步的调查和说明。决不能因为有了舆情,一纸处分了事。相关部门与其事后亡羊补牢,还不如将重心放在事前预防上。本次事件作为反例给各地敲响了警钟,面对这种公然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部分干部以权谋私的思想作风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及时处理,不能手软。针对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干部作风和基层治理问题,更需要认真反思,下大力气整改。
追根究底,基层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不仅是在于诸如“防疫巡逻队”这样的工作设置,更在于每一个具体的工作环节、每一项政策的末端落实,都要做到遵纪守法,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定要认识到,基层是社会的神经末梢,越是末梢越敏感,因为它直接关乎民众切身利益。而基层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管理好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打造一支具有法纪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一定法律素养的队伍。
此外,疫情防控是一块“试金石”,“试”出问题不可怕,正视问题、积极整改才是应对之道。基层工作人员作为防疫工作的主力军,不仅仅要做好巡逻工作,更要保证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上不掉队,让人民群众在防疫中感受到基层工作人员带来的“温度”。
“顺手牵羊”之后
急需“亡羊补牢”
基层干部作为
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群体之一
是基层治理体系的“关键少数”
唯有时刻心怀群众
坚持用权为民
才能不负人民期待
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生态
来源|央广网、半月谈、红网、齐鲁壹点、羊城派、极目新闻、青瞳视角、澎湃新闻、大河网
编辑|杨虹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