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见首不见尾”,贵州锦屏发现罕见白尾双足蜥:全身布满鳞片长年隐身地下

时间 • 2025-08-09 04:46:45
活动
发现

8月3日,贵州锦屏县融媒体中心发布消息称,近日,锦屏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秦鹂鸿在散步时发现一条身披鳞片的“蚯蚓”,乍一看还以为是钩盲蛇(钩盲蛇是中国最小的蛇类,只有蚯蚓般大小)。经锦屏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专业人员鉴定,照片上的“神秘”生物为白尾双足蜥。

▲秦鹂鸿发现的“神秘”生物秦鹂鸿摄

白尾双足蜥是《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的易危动物,也被列入我国“三有”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它们形似蚯蚓,通身满覆瓦状圆鳞,尾端有玉白斑,仅雄性还长着一对短而扁平的鳍状后肢。与钩盲蛇的区别在于其尾端有玉白斑且尾部末端无尖鳞,虽都全身布满鳞片,但钩盲蛇的鳞片更为光滑,更似蚯蚓。

据资料显示,由于白尾双足蜥常年隐身地下,很少被人类发现,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至今国内野外活体记录仅有几起,也极少有人拍到它在野外活动的照片,该动物发现的标本极少,生物学资料极为缺乏。

关于白尾双足蜥的国内记录可谓寥寥可数。1960年5月,白尾双足蜥被发现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山路上,发现时已死,头部略有损伤,尾部断在路旁;1960年6月,被发现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郊区山路旁的白尾双足蜥,活动状态与钩盲蛇相似,左右摆动迅速前进,捕捉时张口作咬状;2021年8月,白尾双足蜥被发现于广西九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但很快就逃走了。白尾双足蜥有着像壁虎一样断尾逃生的绝技,头部与尾部较为相似,白色的尾部有吸引敌害注意力的作用,当天敌翻动石块觅食时,白尾双足蜥立即将白尾竖起摇动,以引起捕食者的注意而啄食,其则将尾自截而逃遁。

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报道,目前,这只白尾双足蜥已回归自然,锦屏县林业局及相关部门正加强周边区域监测,为白尾双足蜥及其他珍稀物种营造更安全的生存环境。

锦屏县林业部门表示,近年来,锦屏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种群活动日益频繁。今年3月,锦屏县三板溪库区还曾发现野生猕猴种群活动。珍稀物种的相继出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体现。

秦鹂鸿红星新闻记者江龙

编辑杨珒责编魏孔明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